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克利夫兰景点 > 正文

苏州风俗浮生六记中的与琉球

类别:克利夫兰景点 日期:2012-10-27 10:47:21 人气: 来源:

  □ 秋末

  苏州清时有位散文大家沈复,也就是沈三白先生,他写了本《浮生六记》,生前无闻,死后显达,有点像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境遇。而《浮生六记》也有与《红搂梦》类似的后四十回相续的趣事。故《浮生六记》有小《红搂梦》之称。

  现存的《浮生六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四记.,一个是六记。“四记”也叫《浮生六记》,后二记只有目录,一叫“中山记历”,二叫“养生记道”,文已缺失。“六记”是六记,文史界一致,后二记是伪作,是有人而成的。这个《浮生六记》,与《红楼梦》一样,应该署两个作者名,沈复与某某或某某某。可是,此位高鹗先生没有出现,横考证竖考证,也没有考出来,只能付之阙如。

  苏州文史、版本专家王稼句先生对此有过考证和研究。他说,后二记是伪作,最有力的就是无可辩驳的,《中山记历》所述的时间,沈复先生却在苏州,并没外出。嘉庆五年,沈复三十八岁,《浪游记快》记道:“余与程墨安设一画铺于之侧,聊佐汤药之需。中秋后二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澜邀余游西山小静室。”如果此时沈复在琉球,岂不有分身之术。再说,是年岁杪,沈复夫妇遭受摒弃,遣子嫁女,背井离乡,如果沈复刚自琉球壮游归来,尚有荣耀,绝不会发生如此变故。沈复确实随册封使节去过琉球,但不是嘉庆五年的那次,而是在嘉庆十三年,清廷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灏,沈复经石韫玉推荐,随正使齐鲲、副使费锡章出使琉球。另有一证:《裁物象斋诗钞》中发现《长洲沈处士三白以浮生六记见示,分赋六绝句》,一记一绝,其五曰:“瀛海曾乘汉使槎,中山风土记皇华。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中山即琉球。

  文史界也一致,《中山记历》虽是伪作,托名之作,所述却是有依据的,并非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文字水准有距离,但也说得过去,并非一落千丈、不忍卒读。有考证曰:《浮生六记》第五记与《册封琉球国纪略》的内容是一致的。《纪略》是“史记”,是真实记录。郑逸梅晚年所刊《文苑花絮》有一篇《〈浮生六记〉佚稿之谜》,说到王均卿曾要郑逸梅写后二记,郑逸梅未答应,有此对话:“我当时婉谢着说:我是后辈,本应遵命,奈我文笔拙陋,碔砆难以混玉,且情节不知,更属无从下笔。他老人家就说:请你不要谦逊,你的行文,清丽条达,颇有几分类三白处。至于《养生记道》,那是空空洞洞,可以随意发挥。《中山记历》,所记琉球事,有赵介山的《奉使日记》,便可作为依据参考。”后二记究竟谁写的,是否系王均卿自己所写,郑逸梅说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中山记历》的内容并非,可以说是真实的,有学者出书一一作了对应考证。

  可以追溯和印证的,清嘉庆年间有墨迹本《记事珠》,明确记载:嘉庆十三年(1808年),大清王朝颁旨册封琉球国王。此年二月十八日,正使齐鲲(太史)、副使费锡章(侍御官)、学者沈复等出京,同年闰五月二日,他们从福建出发,在左营副将吴安邦率兵弁220名护卫下,分乘二船一同前往琉球国。五月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沧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五月十二日,过淡水。五月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遥见远山一带,如虬形,古名琉虬,以形似也”。

  秋末手头有一本《浮生六记》,连同《秋灯琐忆》,1995年作家出版社出的,目录中后二记置于附录中。纷争起,秋末又翻了《六记》中的《中山记历》,看看文中与琉球是怎么写的。一看,明明白白,是中国的,不在琉球之内,琉球文化与中国文化密切相连。《中山记历》虽是后人托作,依据的却是1808年的《册封琉球国纪略》和《记事珠》。日本说,1840年后中国没有人提出,《中山记历》的托作说了,是中国的。《中山记历》是这样写和赤尾屿的一

  初九日卯刻,见彭家山。列三峰,东高而西下。申刻,见钓鱼台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骨。惟时水天一色,舟平而驶,有白鸟无数,绕船而送,不知所自来。入夜,星影横斜,月光破碎,海面尽作火焰,浮沉出沒,木华《海赋》所谓阴火潜然者也。

  初十日辰正,见赤尾屿。屿方而赤,东西凸而中凹。凹中又有小峰二。船从山北过,有大鱼二,夹舟行,不见首尾。脊黑而微绿,如十围枯木,附于舟侧。舟人以为风暴将起,鱼先来护。午刻,大雷雨以震,风转东北。舵无主,舟转侧甚危,幸而大鱼附舟,尚未去。忽闻霹雳一声,风雨顿止。申刻,风转西南且大,合舟之人,举手加额,咸以为神助。得二诗以志之,诗云:

  平生浪迹遍齐州,又附星槎作远游。鱼解扶危风转顺,海云红处是琉球。

  白浪滔滔撼大荒,海天东望正茫茫。此行足壮书生胆,手扶风雷意激昂。

  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过时间与《记事珠》完全一致,都是“辰刻”(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钧鱼岛的外形描述亦一致,都说“如笔架”,“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 与 “白鸟无数,绕船而送”相似;另一处,“海云红处是琉球”,是说、赤尾屿不是琉球,太阳升起海天一际的地方才是琉球。

  琉球所见所闻,文中多处记述了中国文化原素:为什么叫琉球,《中山世鉴》有记载,说此名是一位中国去琉球的使节朱宽起的,“于万涛间,见地形虬龙浮水”,始曰“流虬”。《隋书》作“流求”,《元史》作“璃求”,明复作“流求”。可见,中国与琉球关系密切,源远流长。也可以称作大,文中称“天”,馆中留下了中国历朝使节的遗迹。天向西有中华署,有旗竿二根,上悬册封黄旗。仪门叫“天泽门”,明万历中使臣夏子阳题,年久已失,后中使徐葆光补题。署中“敷命堂”、“皇纶三锡”、“声教东渐”、“长风阁”、“停云楼”,为历朝中使所提。楼的砖瓦,搂中桌椅,皆仿中式。有诗云:“相看楼阁云中出,即是蓬莱岛上居。”

  岛上久米村有孔子庙,文有具体描述:“堂三楹,中为神座,如王者垂旒搢圭,而署其主曰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左右两龛,龛二人立侍,各手一经,标曰:《易》、《书》、《诗》、《春秋》士之秀者,皆肆业其中,择文理精通者为之师。岁有禀给,丁祭一如中国仪。”“久米官之子弟,能言,教以汉语,能书,教以汉文。十岁称若秀才,王给米一石。十五剃发,先谒孔圣,次谒国王。王籍其名,谓之秀才,给米三石。长则选为通事,为国中文物声名最”。有诗云:“洋溢声名四海驰,岛邦也解拜先师。庙堂肃穆垂旒贵,圣教如今洽九夷。”琉球人嗜兰,屋前堂上置兰,把兰花叫孔子兰。

  文中说,与一位称之寄公的谈玄理,颇有入悟处,遂与唱和成诗。法司蔡温、紫金大夫程顺则、蔡文溥,三人能诗,有诗人气质。程顺则著有《航海指南》,讲渡海事很是详尽。蔡温用力于古文,著有《蓑翁语录》、《至言》等著作,根植中国,有气。细细考究,他们学的是朱子,还较浅,未得精妙。

  文中说,国王有墨长五寸,宽二寸。有老坑端砚,长一尺,宽六寸,上有“永乐四年”字;砚背有“七年四月东坡留赠潘邠”字,乃是前明受赐之物。国中有东波诗集,所以,国王特别珍贵苏东坡题字的砚台。

  文中详尽记述了琉球的风貌、物产、风俗。琉球人喜跳狮子舞,说:那狮子舞,“布为身,皮为头,丝为尾,剪彩如毛饰其外,头尾口眼皆活,镀睛贴齿,两人居其中,俯仰跳跃,相驯狎欢腾状。”《旧唐书》记载,后周武帝时,选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白乐天《西涼伎》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罢双耳”琉球人跳的舞就是狮子舞。

  文中说到,琉球人有中国人的血统。明洪武初,赐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往来朝贡。久米村有梁、蔡、毛、陈、郑、陈、曾、阮、金等姓,是三十六姓的。琉球人对他们很是尊重。岛上有蔡清派家祠,祠内供蔡氏祖像,蔡氏系三十六姓之一,能汉语。《隋书》有记载,“琉球风俗,男女相阅,便相匹偶”,无需其它礼节。三十六姓来琉球时还未改,“后渐知婚礼,此俗渐改”。“三十六姓之力也”。

关键词:苏州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