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克利夫兰景点 > 正文

苏州端午习俗:难以挽留!如何传承?2013年1月27日

类别:克利夫兰景点 日期:2013-1-27 11:02:45 人气: 来源:

  ☆包粽子、悬艾草、饮雄黄酒,给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香囊……在现代社会的匆匆脚步和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中,在苏州人眼里,传统的端午习俗渐行渐远,棕叶越来越难买,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艾草越来越贵,“衣”已是难觅踪影;

  ☆以前端午节时,苏州人还流行互送蒲扇,但现在空调的诞生就彻底地将蒲扇送进了博物馆,而伴随着传统生活用品一同消逝的则是传统习俗甚至传统文化;

  ☆民俗的产生、演变及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民俗文化特别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上,并非为力。对于旧民俗,老年人有割舍不断的怀旧情结,年轻人充满着好奇心,每年端午节,可以通过一些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公益活动来加以传承。

  本报记者 邵群 朱梁

  “今年粽叶看不大见,而且价钱涨了好几块”、“转了几家中药店,买不到雄黄”、“大蒜头涨到10块钱一斤,买艾草的老苏州少了”……明天就是端午节,不少忙着置办这些“旧货”的老苏州们却愁得可以——这“节”好像离市民越来越远了?

  去年9月,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黄石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共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居民中以传统方式过端午节的正在逐年减少,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已渐渐远离这些传统习俗。 ”昨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江苏省吴歌学会会长马汉民告诉记者,去年端午节,自己在胥江社区做了个“小型调查”,社区700多户居民中,吃粽子的占75%,但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只有15%,而且每年减少5%,“不止端午,还有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元宵观灯、春节守岁,这些传统习俗年轻人知道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置办“旧货”忙煞人阿婆感叹“端午越来越不像节”

  昨天上午,在学士街、景德交叉口,虎丘村61岁的丁阿婆,推着一辆载着五六十把艾草的踏板电动车叫卖。买菜经过的孙阿婆随手拿起一把,一问价吓了一跳,“去年一把才5毛到7毛5,今年1块还不止,贵了近一倍! ”丁阿婆马上接口,“菖蒲、艾草、野蓬,还有大蒜头,一把有四样,现在大蒜头一斤都涨到10块多了,一块二一把不贵……”孙阿婆犹豫了一会,买了一把。“这几天,转了好几个菜场都没买到,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孙阿婆告诉记者,“要在以前,苏州人端午节家上都挂艾草,和灵符一样,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现在挂的人家少了,年轻人都不懂”。除了艾草,让孙阿婆头疼的还有粽叶,“记得前年才六七块一斤,今年好一点的一斤要九块、十块,还不容易买到。反正不和小辈住一起,老两口吃得少,包起来工序忒烦,到超市买几只现成的算了”……

  司前街文化市场对面的一条小巷子口,一股浓郁的粽子清香正提醒着过往的行人端午节就要到了。循着粽香,记者一来到巷子里的一家粽子店。店门口排着很长的队伍,周围居民介绍,这家小店在这里已经开了十多年了,粽子都是老板娘赵女士自己手工包的,味道很不错,尤其是在端午来临这几天,粽子的货源很紧俏。

  对于以往的端午节,正在排队等待买粽子的沈阿姨回忆,“我记得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小的时候,我奶奶不会包粽子,就用新买的袜子里面装满糯米,煮熟了以后拆出来就当粽子吃了。不过后来我自己学会了就都是自己在家里包了。 ”沈阿姨说,以前端午节包粽子的时候,最有苏州特色的一种造型叫做“九子粽”,就是将九个用单张粽叶包成的“小脚粽”用绳子串起来,这种粽子通常都是大人做好了给小孩子拿着玩耍的。不过时至今日,“九子粽”几乎已经绝迹。她坦言,端午节最重要的粽子现在都是在外面买的,已经很多年没有自己在家包过粽子了,而自己的孩子,更是完全不会包粽子了。而至于其它的一些端午节传统习俗,则更加远离了他们的生活。

  “满城粽香”成记忆老苏州说“如活节奏太快”

  年已八旬的薛根荣家住金门,他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每年一到端午节,阊门北码头城墙根一带,就有许多为附近居民义务包粽子的老太太,“你只要备好各种原料,她们都会乐呵呵地接活,不收你一分钱”,用青箬叶或青芦叶包裹糯米或各种馅料成三角圆锥形,叫“小脚粽”,或者包成筒状,叫“枕头粽”,还有斧头、喇叭、菱角等不同形状的,赤豆粽、豆瓣粽、白粽包得最多,那时吃肉粽的不多。

  薛老伯回忆说,以前很多人家有大灶头,一口大锅能煮三五十只粽子,傍晚放在锅里大火煮沸,然后文火慢慢煨,大约煮三个多小时,一直焐到早上起床,家家早饭都是只只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那时,每年端午大街小巷,满城都飘着粽子的味道,香气扑鼻”。

  77岁的马汉民和老伴住在南浩花园,“以前儿女都在身边,老老小小一大家子,每年端午家里都会包一大堆粽子,消灭起来挺快的。现在孩子都已自己成家了,家里只有老两口,吃得少,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就近到超市吃几只买几只,来得方便。”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小辈们平时工作忙、压力大,根本就没那份闲心去包粽子,许多还没学会包呢!

  马汉民说,在区和街道的支持下,前年和去年两年,一到端午节,古胥门百花洲公园都会摆上一桌“端午宴”,请社区里的老人聚一聚,吃“五黄”,也就是黄鳝、黄鱼、黄瓜、黄泥咸鸭蛋,还有雄黄酒。马汉民说,“而五月初五端午时,一般被称为‘毒时’,苏州人过端午一般中午比较隆重,这天中午阳气最盛,最需要驱毒避邪,要吃时令性的清淡食物来‘攻毒’。 ”

  昨天,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区几家药店,都没有发现雄黄的身影。据观前街王鸿翥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雄黄由于含有硫化砷类物质,有毒性,现在的中药药方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传统习俗为何渐行渐远民俗专家剖析三大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传统端午习俗与我们渐行渐远?苏州民俗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沈建东分析,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事物已经被现代化的产品完全替代,比如以前端午节时,苏州人还流行互送蒲扇,但现在空调的诞生就彻底地将蒲扇送进了博物馆,而伴随着传统生活用品一同消逝的则是传统习俗甚至传统文化;

  第二个方面,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弱,沈建东介绍,以前,过端午时,大人们要给七岁以下的小孩子穿印有老虎图案的“衣”,配上虎头鞋。前段时间她在街上遇到过一位正在摆摊卖虎头鞋的老妇人,这些虎头鞋是亲手缝制的,但售价却只有几元一双。沈建东说,传统手工艺的经济效益正在呈现一种“江河日下”的趋势,传统手工艺人的状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都成了问题,传统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疲于工作、困于买房,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再去研究那些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有更多更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等待他们去解决,所以传统习俗的消逝也成了无法逃避的现实。

  优秀民俗承载思想主题可以采用有效手段提倡、推广

  昨天,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学研究专家赵杏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州的民俗文化是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姑苏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在当前城市加速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姑苏民俗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民俗,这个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民俗的产生、演变及是一种自然现象。 ”赵杏根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个例子,比如“七夕节”,由于传承久远,播布广泛,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差异,导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节俗出现了变异,现在演变成了“情人节”。“但是,在民俗文化特别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上,我们并非为力。”赵杏根认为,对于旧民俗,老年人有割舍不断的怀旧情结,年轻人充满着好奇心,每年端午节,可以通过一些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公益活动,并向市民免费赠送粽叶、虎头香囊等等。

  赵杏根认为,随着大众方式的发展,民俗的文化功能虽然已逐渐淡化,但其却承载着一系列思想主题,比如端午民俗,就承载着对民族伟人的哀思和缅怀,承载着不朽的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操,承载着的思想主题。“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吃粽子等民俗,作为一种‘礼’,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一个载体。”他说,我们不能仅仅从现实利益等角度来看待传统民俗,可以运用文化与经济结合等手段加以提倡、推广,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链接:

  老苏州记忆中的“端午节”

  ●衣

  苏州的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给七岁以下的小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 “衣”,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由于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份,而这时苏州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湿热,蚊虫出没,人也容易长一些痱子、疖等,而小孩子抵抗力差,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体健康。

  ●兰汤沐浴

  与穿衣一样,兰汤沐浴也是一种寓意健康的习俗。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用艾草、菖蒲等几十种花草和药材,泡制后用汤水沐浴,洗过之后据说可以达到蚊虫不侵的效果。这一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但只有在江南一带,才被称为“兰汤沐浴”,体现出一种江南地区更为精致的文化特点。

  ●吃五黄

  苏州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咸鸭蛋黄和雄黄酒。黄鱼、黄鳝等都是时令食物,很有滋补功效,而雄黄酒则是有杀菌杀虫,蚊虫不侵的功效。但观前街王鸿翥药店的工作人员介绍,雄黄由于含有硫化砷类物质,有毒性,现在的中药药方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此外,以前苏州的端午节还流行相互赠送 粽 子 、香包、蒲扇等,以及在家里悬挂或者钟馗像,这些都是蕴含着保健的寓意的。

  (责编:严肃)

关键词:苏州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