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一名美籍塔利班战俘的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23-3-18 23:08:44 人气: 来源:

  美国《新闻周刊》12月2日的网页上刊登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在阿富汗塔利班的部队中竟然有一位美国人,这位自称哈米德的20来岁的白人小伙子不久前经历了在马扎里沙里夫战俘的,但侥幸活了下来。

  据悉,“哈米德”说,他是人,但是一直在美国以外的地方长大。他还说自己在16岁的时候就皈依了伊斯兰教,18岁那一年自费前往也门萨那,在那里学习阿拉伯文,后来又前往巴基斯坦学习古兰经。而在6个月前他决定前往阿富汗帮助塔利班打仗,理由是他觉得“塔利班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实行伊斯兰教义的国家”。他说,“在我周游过程中,我认识了曾经向塔利班运动领导人传授伊斯兰教义的一些智者,塔利班运动从此在我头脑中念念不忘。”而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解释说,他先抵达了喀布尔,在那里他找到塔利班的机构说愿意为他们效力。由于他不懂当地语言,因此塔利班就安排他专门负责联络赶到阿富汗来支援的“”组织的那些外籍士兵。在不久前北方联盟昆都士的时候,“哈米德”和数以万计的塔利班战士以及几千名外籍士兵一起抵抗北方联盟以及美军的进攻,最后投降放下武器,被关押到了后来发生的马扎里沙里夫的卡拉坚吉要塞里。

  当被问及他是否支持恐怖对美发起的9·11袭击的时候,“哈米德”显得犹豫了一会儿。他说,“这样的问题需要很长和很复杂的思考。我已经两三天没有吃饭了,我的脑子现在一片混乱,难以给你一个连贯的答复。”当最后再遭到记者的时,他回答说,“是的,我支持。”

  与此同时,《新闻周刊》披露说,他们已经初步“哈米德”的真名实姓是约翰·菲力普·沃克·林德,来自北部,他的父母说,他们已经和美国国务院以及美国驻巴基斯坦大进行联系,但是还没有收到回音。约翰的父亲林德说,他儿子喜欢上伊斯兰教出于自然。他说,“我支持他的决定,支持他的学业。他是个出色的学者。”

  约翰的母亲玛丽则表示,她对于她儿子替塔利班和感到。她说,“如果他真的和塔利班混在了一起,他肯定被洗了脑子。像他这么年轻的人是很容易被那些在他看来有魅力的人牵着鼻子走的。”在玛丽的印象里,约翰对极端军事组织从来不感兴趣,他不是一个好斗的人,胆子小得一害怕就僵硬。

  约翰这样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现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11月25日发生在马扎里沙里夫里的那场由塔利班外籍士兵发起的得以首次有一个全面彻底的了解。约翰说,他和其他塔利班士兵一起在昆都士坚守了两个星期后投降。但是,几乎就在约翰和其他大约500名外籍士兵被押进卡拉坚吉要塞的瞬间,两位塔利班士兵就掏出了藏在衣服里的手榴弹扔了出去,结果当场炸死了好几个人。约翰说,“在此之后,他们把我们关押到地下室里过夜。第二天早上,他们开始把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喊出去站在院子里排好队。我们的手被在后面,他们对我们中的一些人不停地。有一些塔利班士兵害怕得哭了起来,他们以为会被集体。”

  他接着说,“我看见有两位美国人站在那里。他们在用手中的数码机和摄像机拍摄。我们中有人掏出了刀子刺向警卫,有人把手榴弹扔向了警卫,然后夺过了他们的枪并且开始扫射。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但是当我听见枪声和叫喊声的时候,我本能地跳了起来奔跑了一两米,马上腿上就吃了一颗枪子,但是我很快又回到了地下室里。”

  约翰随后说,“他们了一切可能的力量来我们。美国人在不停地轰炸。实在是太了。地下室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受伤了。”到了11月27日,所有的地面都被美国人和北方联盟了下去,这时候美军特种部队往地下室浇灌了柴油,然后点火焚烧,但是,到了11月29日,当一些当地工友进入地下室准备的时候,他们大为吃惊地发现竟然还有至少100个塔利班士兵还活着,不过几乎都受了伤,全部躲藏在地下室的暗室里。美军在11月29日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往地下室里发射炮弹。约翰说,“火箭在地下室的中央爆炸,而我们躲藏在暗室里。楼梯被炸毁了,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尽管如此,不少人还是侥幸,而且尽管没有吃的喝的,还是活了下来。最后,在11月30日,美军开始往地下室里灌水。约翰说,“我们在寒冷刺骨的水里度过了整整一夜。那些能够站直的人活了下来,而那些因为身上有伤而站不起来的就被淹死了。绝大多数死亡者是12月1日被淹死的。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支步枪,15颗子弹和一颗手榴弹。”

  到了12月1日上午,他们终于放弃了抵抗,爬出地下室的时候湿透,浑身发抖。下午,他们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辆卡车里面,等待着被押往谢尔巴干的一座战俘营,这时候他们总计还有86人,几乎全部有伤。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