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24-11-29 0:17:11 人气: 来源: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在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4000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出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为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定制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人一直沿用夏历(即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1912年,中华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汉族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正月初一为“春节”。直至1914年,为接轨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春节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新中国建国以后移除了一些的习俗,后城镇化、信息化浪潮也在改变源于传统农工社会的春节,如传统过年仪式简化、部分人改到饭馆吃年夜饭,上门拜年改为电话或网络拜年等。虽然形式在变,但春节祭祖祈福的内涵没变,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没变。

  在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当前,春节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如同的圣诞节,春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关键词:东北春节民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