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重要的。古人常说,人生有三大幸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将利禄和娶妻生子相提并论,可见常重视婚姻的。
就汉族而言,传统的婚姻习俗非常繁琐;简简单单的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背后就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古代成亲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要有三书六礼,婚礼的流程更是复杂。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传统婚礼的习俗不仅大大简化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举办西式婚礼。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保留着非常传统且特色的婚俗。来体验一下他们神奇的走婚风俗吧。
走婚这一习俗,是摩梭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婚俗。摩梭族是云南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与藏族摩梭人并没有太多的渊源。但是由于大都藏传佛教,云南摩梭人吸收了一些藏族佛教文化。
摩梭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和《汉书》中,古代的摩梭人是游牧民族,后来经过多次迁徙,最终一部分人定居在云南。摩梭人生活在美丽的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也就是泸沽湖畔。他们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迤逦,绝美的自然风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摩梭人。
摩梭人和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一样,能歌善舞,光舞蹈就有七十二种,甚至有人说他们是最会跳舞的民族。除此之外,摩梭人还以他们特殊的婚俗——走婚而被所关注。
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繁衍后代的重要性,女性往往在一个氏族社会中是核心人物,也就是常说的母系社会。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居住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留着母系。就像是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也就是说,在摩梭人的生活中,大家族的母亲掌握着处理家中事务的。女性在社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整个社会中的女性地位相对来说也更高一些。
这让人也不由得想到最近的一部关于男权女权社会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剧中的女权社会花垣城和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多少有些相似之处。这部小成本的网剧,没有大牌的演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女平等问题。
走婚的婚俗由来已久,可能在最开始的一些原始部落中就已存在。只是经过漫长岁月和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夫妻制度大都演变成了一夫一妻制,最终保留下来走婚习俗的部落和民族少之又少。摩梭族虽然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但并未被中国识别,更没有纳入56个少数民族之中。就现有文献来看,走婚风俗可能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伴随着母系社会而生。
在摩梭人生活的地方,男不婚女不嫁,白天男女是很少单独相处的。那么年轻的单身男女要如何沟通交流表达彼此之间的思想呢?没错,,摩梭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喜欢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上年轻的男女才有机会通过唱歌、跳舞来认识。
如果男子喜欢上了其中某个女子的话,在白天就要和她约定好。然后男子就会在半夜时分,来到花楼,也就是摩梭人成年单身女性的闺房。
按照传统,男子要骑马而来,但是不能走正门,要悄悄地从窗子爬进花楼。看来,摩梭族的男子想要见到心爱的姑娘,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学会飞檐走壁。进到女子闺房,和女子约会时,还要将自己的帽子等具有男性代表的物品挂在外边,表示花楼内在约会。
约会的内容没有,两人可以互诉爱慕之情,深入交流。如果两人情到浓时,便直接洞房花烛。男方必须在天没亮时就从正门离开,如果在长辈醒来之后才走,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走婚一词在摩梭语中叫色色,也是对走婚形式和内容的生动解释。比起汉族的婚俗,他们的似乎更加简单、目的直接。
由于走婚这一习俗的特殊性,男女双方并不存在实质的婚姻关系,男方只在晚上回去到女方家里,在白天两人还是回到各自的家中生活劳作。
如果两人的感情破裂,双方可以随时分手,另觅新欢。女方只要不再给对方留门,这段感情就彻底结束了。
在传统婚姻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可能很难接受这种婚姻制度,很多人会认为,走婚中女性占主导地位,男女双方并不平等。而且没有法律约束,男女方完全有机会同时交往多个人。但实际上,走婚双方都是恋爱,甚至比我们穿传统的婚姻更加。但这不代表双方就会胡来,至少在两人决定生活在一起后,就只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很多已婚人士常说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连著名的作家钱钟书都在《围城》中这样评价婚姻: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对比摩梭人的婚姻和婚礼,我们似乎给婚姻上了很多东西:、亲情、利益,婚姻不再单纯的只是因为爱情。
而这些东西最终将爱情与婚姻生生地分割开,压得婚姻中的两人喘不过来气,时间久了,婚姻就成了爱情的坟墓。
如果爱上一个人,冲动是万万不可的,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否要结婚。现代的婚姻牵扯到多方的利益,毕竟你们的婚姻不是摩梭人的走婚,可以悄无声息的进行,感情淡了,两人再默默的分开。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