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深圳民风民俗醉人 大年初二来坪山感受“大万祭祖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4-9 6:21:20 人气: 来源:

  大年初二,在坪山新区的大居,来自的大万村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祭祖仪式,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舞麒麟,祭祖先,放鞭炮……这是世代居住在坪山新区大万居民小组的曾氏后人每年都要举行的祭祖仪式,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大年初二,在坪山新区的大居,来自的大万村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祭祖仪式,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坪山曾氏简辉公迁徙到坪山开基立业,已有305年的历史,至今已繁衍十四五代。每年大年初二,的大万村曾氏后人都要聚集大居,举办开年祭祖仪式。

  按照当地客家人的风俗,大年初二是新年开年之时,举办大年初二祭祖仪式,祭拜祖先,祈福新春。按照风俗,肩挑祭品的一般都是村里的女性。祭品的摆放也很有讲究。祭品主要包括苹果、橘子、蔬菜、喜饼和肉类等五大类,寓意五位高升,新春祈福。摆放讲究“茶前酒后”“鱼左肉右”,最前一排杯子里装的是茶水,后面一排是酒水。在肉类盘子里,鱼肉放左边,猪肉放右边等。祭祖的祭品必须要有“三牲”,即鸡、猪肉、鱼。“三牲”均先做熟,再放入筐里挑到祠堂。祭品里当然少不了代表“发财”的发菜,希望老祖财源滚滚。

  大年初二,在坪山新区的大居,来自的大万村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祭祖仪式,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舞麒麟”是祭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坪山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聚集地,舞麒麟一脉相承,同样是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初二9时30分许,祭祖活动正式开始,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祭神生,他操着客家方言祭文。在祭文中,主持者表达了曾氏子孙“缅怀祖先,寄托哀思”、“饮水思源,不忘祖德”的共同,希望大万村曾氏子孙大居文化传统,团结一心。

  完祭文,引导众人完成祈福后,主持者上前,将祭文在神位面前的香炉里点燃,放到祖牌位下方。曾氏后辈们在香炉前点燃香,然后在牌位旁边的楼梯前排队,等着到祖神位前叩拜。仪式完毕后,妇女们打开酒瓶,分别倒满3杯,在祖神像前洒过。等到鞭炮声停止,各家各户开始将祭品往外挑。妇女们装着祭品的竹筐,依次走出祠堂大门。穿过牌楼广场,踩着满地红红的鞭炮纸,开始新的一年。(记者余俊杰)

  欢欢腾腾闹新春,舞龙舞狮来贺年!作为南山区公益文化活动之一,2016年春节期间,由南山区金艺术团承办的传统舞龙舞狮及鼓乐等民间文艺展演又开始在南山各地上演。整个春节期间,市民可以前往南山赤湾天后宫、荔香公园和海德广场感受新年气氛,每个地方固定时间展出两场,为在深圳过年的市民营造浓烈的节日气氛,就是正的“年味”。

  现场活动有舞狮、舞龙,还有麒麟舞、鼓乐、梅花桩、高跷、川剧变脸、等传统民间表演项目,现场还另行安排观众互动节目、送新年祝福等。

  大年初二,在坪山新区的大居,来自的大万村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祭祖仪式,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春节期间,中英街两边居民均能观赏到别具特色的鱼灯舞表演。沙头角鱼灯舞是盐田区特色传统文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沙头角沙栏吓村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深圳沙头角、盐田及新界的担水坑、岗下新村等地,成为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经过三百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

  沙头角鱼灯舞来源于生活。明末清初,渔民条件恶劣,他们以自己最熟悉的各种鱼类的形象创造出鱼灯舞,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而且,由于地域原因,此活动一直成为深港两地长期互相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形成深港两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传统。

  此外,盐田与南澳渔民,把水上迎亲习俗变成陆上迎亲舞,在春节巡游表演。(深圳晚报记者 谢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岗区平湖纸龙舞始于年间,关于舞纸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渭水流域中有一条鲤鱼(经创新,表演中为二条)经过千年的,又经过三次腾跃大禹治水时劈开的龙门,终于化成一条神采飞扬的金龙,这就是古代传说中“鱼化龙”的故事。但鱼化龙之后,仍然困在渭水不能远行。这时,玉皇大帝派来两名仙童化作金鲤,伴龙嬉戏,从中激励和引导它继续,从而使金龙得道进入龙宫,达到大海世界,为天下百姓的境界。

  如今,平湖纸龙舞已经成为平湖街道平湖社区文化发展的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同时,平湖街道也积极挖掘了另外两支不同的麒麟舞,一支是鹅公岭麒麟,一支是白泥坑麒麟。今年春节,舞纸龙、舞麒麟将应邀在多个社区展演。

  每逢过年,大鹏新区最隆重的过年民俗文化活动是南澳办事处的“舞草龙”。每年大年初二(2月9日)晚上7点至9点在南澳中心区至月亮湾码头举行。

  “舞草龙”是南澳渔民特有的祭海祈福仪式,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朝,现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草龙”是渔民们用山上剑草捆扎而成。把剑草和净草割回来晒干,在大年年初二下午用绳子把草扎成每节1米长的龙身,用带有叉的牢牢地撑住龙身。舞龙者按步行进,所到之处,家家点燃红烛,奉上生果、水酒,燃放爆竹和纸宝。最后,舞草龙队伍来到海边,举行“化龙”仪式。全村男女老少集聚在海堤之上,共同送龙。鞭炮齐鸣,锣鼓激越,火光冲天,场景蔚为壮观。(深圳晚报记者余海洪)

  大年初二,在坪山新区的大居,来自的大万村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将在这里隆重举行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祭祖仪式,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舞纸龙表演:大年初一上午10:30在平湖凤凰新村广场,下午3:30在平湖凤凰商业广场展演。大年初一下午2:00,白泥坑社区广场。

  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的罗氏围屋——鹤湖新居,建成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它集闽、赣、粤客家围屋的精华,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交融,凝结了深港地区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结晶。深圳唯一一家客家主题博物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就坐落于此。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