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安塞腰鼓 老的小胡同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5-16 7:15:53 人气: 来源: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一、生词:茂滕藤、高粱、朴实、咝溜溜、衣裳、沉稳、骤雨、流苏、蹦跳、瞳仁、壮阔、豪放、火烈、燥热、恬静、 飞溅、亢奋:极度兴奋;晦暗、明晰、、、羁绊:缠住了不能、;闭塞、蓦然、隆、冗杂:(事 务)繁杂;严峻、震撼、烧灼、、包裹、磅礴:(气势盛大)、淋漓、惊心动魄、捶击、战栗、叹为观止:赞美看 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蓬勃、隐秘、旋转、凝聚、辐射、、戛然而止、寂静、耳畔、渺远 二、文化、文学常识。 1、各地所特有的文艺样式:四川:变脸 东北:二人转 安徽:黄梅戏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 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 北人风貌的象征。 2.作者简介:章 1937 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 学。本文写于1986 年,初期,陕北的贫困落后,造就了高原人民冲破、羁绊、闭塞的奋斗,显示 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高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三、课文分析: (一)、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 大部分。 一(1-4 段)写表演前的安静。二(5-27 段)腰鼓表演的壮观。三(28-30 段)演出后的寂静。 首先分析一下主体部分:腰鼓表演的壮观。 1、这一部分分别从4 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 自然段反复出现,总结这句线)结构上:这句话是线索,贯穿全文、突显层次,步步,使全文语言回环往复,产生音乐美。 (2)内容上:间隔反复,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这一部分从哪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的呢? 明确:(1)5-12 段:恢弘的表演场面。 (2)13-16 段:激越的腰鼓响声。 (3)17-21 段:表演者:黄土高原的后生们 (4)22-27 段:奇丽的打鼓舞姿。 (二)、读文章,品味语言 1、朗读第1-4 的后生”。“茂腾腾 ”形容充满活力,用在后生前面表现了黄土高原那些后生们的茁壮、朴实、自然、健康,充满生命的。(2)表演前的后生们给你怎样的印象?(原文中找词语来形容) 明确:朴实、沉稳、安静。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 明确:用了比喻句,“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形象生动表现了后生们的朴实美与沉静美。 (4)表演前的气氛用一个词来形容——“安静”:人静、鼓静、静。 (5)为什么要写“南风吹动”呢? 明确:对南风的描写以动衬托了人物的静,也预示了下面将有一场火爆、不平凡的表演。 (6)注意“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拟人), 分析:拟人手法,1 形象表现了表演前鼓的沉寂和场面的安静,预示着将有一场震撼的表演。2 与后文震憾的腰鼓表演 场面对比, 动静结合,从而突现腰鼓表演的气势。“似乎”表猜测,去掉后成了肯定没响过,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2、朗读第5-12 段:恢弘的表演场面。思考: (1)第五段“但是:”一词可看出,前部分在写表演前寂静的安塞腰鼓;后部分写演出时振奋的安塞腰鼓。 段一个“看”字为何成段?明确:单独成段,引人注意,强调了人、鼓由静到动的转变。 “但是:”冒号——提示下文 “看!——”破折号:提示下文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破折号:声音的延长 (3)你觉得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 (4)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写的? 明确:7 段:排比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写出了击鼓者击鼓的力度和生命沸腾、力量喷涌的情景。 比喻“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形象写出了后生们表演时的、气势和后生们的力量美、豪放美。 比喻、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 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具体形象写出了腰鼓表演时声音的火烈、极具力量,表现了后生们表 演的壮阔与气势雄浑, (注:这四个分句间按照从声音外在形貌到内在的神韵,由浅入深的顺序。) 段:反义词的运用形成对比,(冰冷-燥热;困倦-亢奋)突出了鼓响给冰冷、恬静、困倦的世界带来光、热、力量等巨大变化,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9-11 段,段落排比。作者联想到了: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人的。 “”:生命的、力量的伟大、忘却利禄,不计较得失。 (4)划出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并概括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 “容不得,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 写出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冲破、撞开”的是“、羁绊、闭塞”。 3、阅读13-16 段:激越的腰鼓响声。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写腰鼓响声的? 明确:依次写了鼓声撞击山崖(14 段)、观众心里引起回响、共鸣(15 段),以及作者对此的联想(16 段,排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山崖、观众的心都变成“牛皮鼓面”了? 明确:用、观众的感受多方位来侧面渲染鼓声奇特的震撼力,使鼓与人、融为一体。 4、阅读17-21 段:表演者: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思考: (1)后生们的动作、外形给你怎样的印象?——有力、健康、原始、有蓬勃的生命力…… (2)如何理解:“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磅礴的力量!” 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原始、健康的生命,因为,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 们力量的源泉。 (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锤击!” 句中的“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手法,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之情。 (4)综上,你如何理解对打鼓的后生们的描写? 明确:1、后生们具有朴实、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2、作者了后生们不可遏制的蓬勃生命力。 3、以及他们对冲破、闭塞的渴望。 (4)如何理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答案: 内容上:1 通过对比(反衬)突出唯有黄土高原才能孕育出粗犷、豪放的后生和激荡的鼓声。安塞腰鼓也只属 于黄土高原这块厚土。2 而江南秀润美丽更适于轻歌曼舞。结构上:在文中起转折作用,使情感稍缓,文笔稍顿。 (4)“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 啊?”如何理解“这么厚这么厚”“土层”?明确:词组“这么厚”反复,强调了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土层”不仅指黄土层,更指黄土高原厚重的历史、文化。 5、阅读22-27 段:奇丽的打鼓舞姿。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打鼓舞姿的?明确: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四个角度。写出了奇丽舞姿给 人蓬勃的想象力。 (2)注意:25-27 段反复修辞手法,深化主题、强化情感。 注意:27 短句,排比,读来清脆、响亮、有力,强烈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6、朗读第三部分(28-30 段)演出后的寂静。 当闹声突然停止后,人们会觉得特别静,第28 段作者以静衬声。思考:作者为何结尾要写“鸡啼”? 明确:1、“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2、同时写鸡啼以声衬静,突出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四、中心: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粗 犷、豪放的性格,赞美了黄土高原厚重的历史文化。 写作特色: 感叹号的运用:27个感叹号,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反复出现淋漓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的赞美之情。 4、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好一个安塞腰鼓”、“愈捶愈烈”,深化主题、强化情感。 《老的小胡同》 生词:复习注释、圈划的词语:如:萧乾、、褡裢、一阕、俘虏、仲夏、地毯、辣椒、韭菜、灵魂、转悠、、螺蛳、栗子、黏乎乎、白薯、徐缓、熏鱼、灵卦、饽饽、颤音、发憷:胆怯;心坎、逮蛐蛐、针鼻巷、黄土和 起泥、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动弦 二、文化、文学常识。 胡同是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 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 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萧乾(1910.1.27--1999.2.11),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 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 乾回忆录》等。本文选自《萧乾散文》 三、明结构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总写自己与胡同的关系:“我”在老的小胡同里出生、长大,对小胡同有深厚的情感。 第二部分(5-10)具体回忆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小胡同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11-13)通过对比说明胡同的独特魅力,突出作者对故乡小胡同的怀念、留恋。 2、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与老胡同有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在此出生、长大、认识世界,老就是“我”的故乡。 (2)作者分别回忆了自己在那些地方的生活概况呢? 明确:羊倌胡同、褡裢坑、菊儿胡同 (3)作者对老的小胡同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从原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明确:“40 年代我在海外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的那个角落。” “可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在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胡同里转悠。” 两句话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小胡同的深切怀念、依恋。 第二句同时引出了下文对老小胡同生活情状的具体描述。 (4)注意“转悠”一词。与“徘徊”、“溜达”、“踱步”意思相近,辨析。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常指犹豫不决、有心事。 “溜达”:散步,少有“往来”之意。 “踱步”:指在一个地方慢慢走。 “转悠”:在文中指漫无目的地在几条胡同里往来闲逛,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胡同的依恋、怀念。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是“总-分-总”结构。 3.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回忆了儿时小胡同里哪些情景呢? 明确:一(5-8段)各种声音:主要是叫卖声,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夜乞者的叫声 夜行人的唱声 二(9-10段)儿时多彩的游戏生活:买小风车,刻泥饽饽,筝、捉,逮蛐蛐。 (3)这两个情景各有什么特点呢? A、各种声音总的特点是:丰富、和谐、美好 胡同里叫卖声的特点:从早到晚,和谐悦耳,富有季节性,夜晚的叫卖声徐缓、拖尾,中间有间歇。 B、儿时多彩的游戏生活:丰富、有趣。 (4)作者对胡同的描述中,概括老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 明确:a、最大的特点是有各种叫卖声,一天到晚、一年四季。B、也是儿童的乐园,可以玩风车、逮蛐蛐…… (5)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小胡同可以描写的内容很多,但是作者仅仅抓住了各种声音(主要是叫卖声)和儿时丰富的游戏生活两个侧面 来写,极具代表性,再现了小胡同生活的生动、鲜活的场景及其丰富、和谐、美好的特点,洋溢了一片温情。 (5)关键语句品析 a“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 分析:比喻。1、形象生动表现了胡同里从早到晚的各种声响像“交响乐”美好、和谐、悦耳、丰富,有生活气息、表 达了作者美好的感受,以及对小胡同的怀念。 B“最动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磁拉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分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声音联想为可视的“花纹”,用了拟声词,形象传神表现了理发师手里的“铁玩意 儿”发出的声音具有层次感,能人们听觉、视觉的双重美感。 C“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帘儿……大摇大摆。” 分析:拟人。既刻画了“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又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4、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作者将的小胡同与哪些事物进行了比较?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a 与上海的弄堂比较突出胡同阳光充足的特点。 与伦敦、慕尼黑、新加坡狮城的胡同比较,表现了胡同的独特魅力和作者的怀念之情,引出作者对拆迁胡同的关切与忧虑。 (2)你觉得作者对古建筑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能从12 段中找出相关词语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明确:古建筑。如:“真舍不得”、赞赏伦敦重视古建筑、古文化。 又如:“搞猛了”“幸而”、“必去” (3)阅读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1、突出了作者对老小胡同的怀念、留恋。2、对城市建筑中拆除胡同的遗憾3、表明了作者胡同、 传统文化的愿望。 (4)再次理解作者对小胡同的感情: 明确:小胡同是家乡的象征,作者真正怀念的还是家乡的人和往昔岁月,尤其是儿时的回忆。作者走南闯北,更易起 思乡之情,另外,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是一体的,胡同两边是四合院连结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市民的居住 方式,我们通常说的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对胡同 的感情也是作者对文化的感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中心:本文通过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描写了老丰富、和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作者对胡同生活、对家乡 的怀念与深情,对城市建筑中拆除胡同的遗憾,以及胡同、传统文化的愿望。 问题拾遗: 1、“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那”指代什么?“仲夏夜之梦”指什么?) “那”指代“我”童年时在老小胡同的生活情景 “仲夏夜之梦”象征无忧无虑的快乐与欢愉 2、阅读5-8 段,思考: “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破折号的作用:补充说明, “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太——有那剩饭”. 破折号的作用:表声音的延长 “骨朵儿大甜螺蛳”,引号的作用:引用。 (2)选文中各小节之间是总分结构,胡同叫卖声的特点是:从早到晚,和谐悦耳,富有季节性,夜晚叫卖声徐缓、拖 尾中间有间歇。 (3)该段中不少语言的特点是方言与书面语相结合,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土语不土,雅语亲切,既有地域特色,又蕴 含深远,耐心寻味。 3、“那是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有什么作用? 说明作者虽然儿时贫穷,但是身在胡同也然让他体会到童年的快乐。并引出下文举例描写各种童年游戏 4、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裕的思维情感,就你感觉最深的一点,连合文章谈谈你的明白。(字数在100 字以内) 答案提示:可以抓住一个点展开。如,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的难以割舍的深刻情绪;有长久汗青文化的都市应 当保存它的文化古代;对都市建筑中不恰当胡同的做法表现遗憾。

  老的小胡同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课文 安塞腰鼓ppt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视频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原文 安塞腰鼓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