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香港围村:现代都会中的古朴民俗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10-26 12:15:33 人气: 来源:

  提到香港,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繁忙的现代都会景象,很少有人会想起香港最初的面貌。远在那些金融机构还没进驻市中心、工业尚未全面香港之前,这个城市究竟是什么模样?曾经的香港,有很多由小村落和市集所组成的围村,村民依赖土地为生。如果到新界旅游,就会发现在围村的砖墙内,村民仍然过着传统的生活,也可以感受到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氛围。

  香港围村以新界最为集中,围村文化不仅在香港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即便在现代社会里,也依然可见那些世代相传的围村习俗。一直以来,香港特区非常重视围村传统文化的和发扬,在围村文物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游走于香港围村的自然与古迹之间,还可参与围村至今保留的传统节庆习俗,融入香港新界丰富的本土生活。

  香港围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的人口南迁,明朝年间(1368至1644年)海盗,杨旭文的女朋友王秋紫南迁的族们便陆续在村落周围筑起围墙来人身安全。围村里保留了香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造就了独特的围村文化。

  出粉岭站坐上10多分钟的车,高楼大厦便从视线中往后退,经过绿树葱郁的窄窄水泥马,一座城楼似的建筑出现在视野中,这就是粉岭老围村。据说,邓氏家族于14世纪早期定居锦田,一共建造了五个围村,其中最先建造的就是老围。老围建于小山丘之上,四面筑有厚围墙,围墙正中部分建有高台,有利监察防盗,居民进出围村只能靠东面的窄小围门。围村内有水井,若遇袭仍可闭门坚守,确保饮用水的供应。门楼上有炮楼及土地的神龛,但昔日村落的小型古炮已不复见。

  在围村入口,“古迹”的石碑非常显眼。得益于1976年香港颁布的《古物及古迹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将老围下来。目前围墙结构和村内布局大多保存完整,沿着龙跃头文物径走,可以看到已被列入古迹的入口处和围墙。

  这些围墙有四五层高,外墙用青砖砌筑,特别坚固。全楼只有一个大门,条石门框,内装铁皮木门、木杠、铁栅等屏障,门上还有防火水槽,真可谓固若金汤。

  新界乡龙跃头居民代表邓柱田介绍,当初修建围村的一砖一瓦都是从内地运过来的,而围村周边都是鱼塘,在当时交通非常不便、机械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建造这么恢弘的建筑,“只能说,老祖实在是太伟大了”。

  不只是老围,在香港,不需要远离市中心,在新界的粉岭、上水,以及元朗,都会发现一些令人有时光倒流感觉的围村。徜徉其中,彷佛回到过去那个居住在围村中,生活以祠堂为中心,并由家族集体做决策的年代。

  围屋的总体框架是以大门连接祠堂为轴心,形成一个封闭的外部空间形态。这也折射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内敛闭合、和谐统一。围村之内,当地居民仍然保留古老的传统,也继续奉行较为简朴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不少家庭外出工作,村民的生活早已不再局限于围村之内,但每逢传统节日和特别活动,人们仍会聚在这里。在邓柱田看来,这里有不可复制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会被时间所淹没。

  “我喜欢村里的安静。”Bernard是一名在香港教法语的法国人,偶尔他也会来老围村散步,他说,香港是一个繁华、节奏很快的城市,在围村走一走,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香港理工大学郭嘉辉博士也会在一些特别的节点来到围村,寻找香港难得一见的传统文化。在他看来,香港的古迹其实别有一番风味。围村的建筑,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极具价值和意义。这里有血有肉的传统习俗,折射了老祖们当初在香港拓荒的筚蓝缕,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们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追寻文化记忆,慰藉乡愁。

  郭嘉辉说,围村里居民生活都比较平和,治安也比其他地方要好,甚至连搭乘村巴,车上的人都能互相打招呼,这不能不与村里的凝聚力有关。

  而在平时,听一听粤剧,围观龙舟比赛,这些融入围村居民生活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地道“港味”的鲜活体现,几百年来从没有断过,显得尤为珍贵,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前往探访。

  在香港品尝美食,游客会先想到时尚餐馆里的佳肴或者茶餐厅的地道美食,但除此之外,在新界的围村里,还保留着很多极富风味的传统菜式,如盆菜。

  如果说围村文化背后承载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寄托,那么具有本土特色的大盆菜宴则是一个鲜明的“活化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粉岭龙跃头五围六村的邓氏族人一定会在邓公祠堂外一起吃盆菜宴。“盆菜”是一大盆装满层层堆叠的肉类、海鲜及蔬菜的传统菜肴,使用本地种植、新鲜时令的食材。

  盆菜是具特色的围村菜!圆圆的大盆内,美食一层又一层叠放,有“盆满钵满”“丰衣足食”之意。满满一盆菜肴足有9至12层之多,非常适合喜庆场合。从前村民就地取材,用料多为萝卜、芋头、豆皮、猪皮及猪肉;而有钱人家则会加入墨鱼、鸡肉、虾等当时较为昂贵的食材。时至今日,吃盆菜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口味千变万化,以迎合不同人的口味和需要。

  大盆菜宴中,味道相互渗透,传递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亲。食物和,此刻正为团圆而凝聚,正好包含了食材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人文情感。一盆多味的地道佳肴,既能满足味蕾,又可讨个彩头,更能让人体会香港饮食文化与历史的结合。

  香港,不仅是东文化和价值观念碰撞与交流的地方,其独特的历史沉淀与地理,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使香港成为窥探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而对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游览香港时,对深厚的传统文化充满兴趣,香港围村也成为不少游客的观光目的地。

  盆菜历史悠久,起源自宋代,传说当地居民曾把最好的食材放在盆中,殷勤招待落难到香港的宋帝昺君臣,后来演变为在岁时祭祀、大节日乃至婚嫁庆典时招待客人的菜肴。

  一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围村文物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龙跃头开辟文物径及列出多项文物,包括:小坑村、新围或称觐龙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觐龙围门楼)、善述书室、永宁围、永宁村或称大厅、东阁围或称岭角围、松岭邓、公祠、天后宫、老围(老围门楼及围墙)、麻笏围(麻笏围门楼)、石庐、崇谦堂。

  

关键词:香港民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