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远赴贵州黔西参加支教,原定支教任务结束后,同行的支教队员陆续离开,他却不舍深山的孩子,立刻报名了“西部特岗计划”,如同顽强的树根“扎”了下来,这一“扎”就是十年。
“一开始是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到了这边,和孩子们在一起,才发现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我也变成了长不大的孩子。”说着这话的杨明已经有了些许白发,背微微弓起,但声音依旧明亮,清澈。杨明自己对时间没有什么概念,不知不觉时间就悄然溜走,没曾想,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
回想自己刚进大学时,教师梦已经在心底“发了芽”。他始终牢记并践行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校训:厚德笃行,求真创造。一心想着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大学成为他未来乡村教师事业的起点。
大学学习生活中,杨明主要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这些都为他之后从事教师事业打下了的基础。
杨明说:“我未来方向的不止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有学校浓浓的文化气息。”大学里,让杨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行知广场的陶行知像,时时提醒着学生们要知行合一,也让他愈加坚定将来要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
为此,杨明以“知行合一”为座右铭,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向教师迈进。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源源不断输出给学生。
此外,杨明在大学时期注重调查和实践,他说:“古诗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都要亲身实践了,才能发现一些根本性问题。”他通过组织公益活动、爱心支教,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学生心里所想。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杨明深深懂得如何做一个被学生喜欢、被学生接受的老师。
大学毕业时,杨明遗憾错过了“三支一扶”报名,而有一次无意浏览网页,却让他看到了崭新的人生轨迹。在网上,杨明看到了大山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他最终放弃已有的优渥工作,又重新选择了支教,前往贵州省黔西乡,从此和这片大山相伴。
“我就是喜欢去学生家串门。”在这工作十年,杨明好像和每个人都很熟,“吃完饭再走”“杨老师进来耍一哈”,看到“老朋友”杨明,乡亲们都亲热地打招呼。20个行政村,村里的每个组,杨明都走了个遍。走进,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和在家学习状态的“串门式家访”,杨明已了十年。
在不断的“串门”工作中,杨明没有放弃任何一家、任何一个孩子。比如:杨正明是一位考上了私立高中,但是成绩没有达到学费全免的孩子,因为家里负担不起高昂的学杂费,就给他谋好了一条外出务工的“出”。杨明知道后,赶在高中入学最后一天给他报了名,并且与学校进行沟通,最终帮杨正明免了学费,助他无忧上学。
杨明去参加过杨正明的家长会,高一结束,杨正明的班主任把期末成绩截屏发给他。杨明看着成绩,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他真的很不容易,我一点点地看着他进步。”全班第一名,年级27名,杨正明也用行动回报着老师的关心和付出。
当杨明问起杨正明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这个穿着整齐校服,略带腼腆的孩子说:“想当老师,以后去教像我这样情况的学生。”
对于支教,对于教育,杨明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大海。但大海也未必是每个孩子的归宿,他们的归宿也可能是回到家乡,因为家乡也需要他们。”
杨明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员,并被授予贵州省希望工程优秀青年教师、贵州省模范、杭州市第十三届模范、杭州市萧山区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但他最在意的却不是这些。
“要做一个心里有爱,胸里有墨,眼里有学生的老师。” 他说:“教师,是一份活。埋下的是种子,只要悉心照顾,收获的终将是花季!”
All Rights Reserved.有挑错客户端手机报教育频道分享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QQ空间QQ好友手机阅读分享话题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支教筑梦人:孩子走出“大山”,近观“大海”2020-09-14 14:36:15来源:0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4日14时32分讯(李婷婷 吴洁)杨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08届毕业生,2009年远赴贵州黔西参加支教,原定支教任务结束后,同行的支教队员陆续离开,他却不舍深山的孩子,立刻报名了“西部特岗计划”,如同顽强的树根“扎”了下来,这一“扎”就是十年。
“一开始是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到了这边,和孩子们在一起,才发现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我也变成了长不大的孩子。”说着这话的杨明已经有了些许白发,背微微弓起,但声音依旧明亮,清澈。杨明自己对时间没有什么概念,不知不觉时间就悄然溜走,没曾想,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
回想自己刚进大学时,教师梦已经在心底“发了芽”。他始终牢记并践行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校训:厚德笃行,求真创造。一心想着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大学成为他未来乡村教师事业的起点。
大学学习生活中,杨明主要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这些都为他之后从事教师事业打下了的基础。
杨明说:“我未来方向的不止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有学校浓浓的文化气息。”大学里,让杨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行知广场的陶行知像,时时提醒着学生们要知行合一,也让他愈加坚定将来要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
为此,杨明以“知行合一”为座右铭,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向教师迈进。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源源不断输出给学生。
此外,杨明在大学时期注重调查和实践,他说:“古诗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都要亲身实践了,才能发现一些根本性问题。”他通过组织公益活动、爱心支教,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学生心里所想。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杨明深深懂得如何做一个被学生喜欢、被学生接受的老师。
大学毕业时,杨明遗憾错过了“三支一扶”报名,而有一次无意浏览网页,却让他看到了崭新的人生轨迹。在网上,杨明看到了大山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他最终放弃已有的优渥工作,又重新选择了支教,前往贵州省黔西乡,从此和这片大山相伴。
“我就是喜欢去学生家串门。”在这工作十年,杨明好像和每个人都很熟,“吃完饭再走”“杨老师进来耍一哈”,看到“老朋友”杨明,乡亲们都亲热地打招呼。20个行政村,村里的每个组,杨明都走了个遍。走进,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和在家学习状态的“串门式家访”,杨明已了十年。
在不断的“串门”工作中,杨明没有放弃任何一家、任何一个孩子。比如:杨正明是一位考上了私立高中,但是成绩没有达到学费全免的孩子,因为家里负担不起高昂的学杂费,就给他谋好了一条外出务工的“出”。杨明知道后,赶在高中入学最后一天给他报了名,并且与学校进行沟通,最终帮杨正明免了学费,助他无忧上学。
杨明去参加过杨正明的家长会,高一结束,杨正明的班主任把期末成绩截屏发给他。杨明看着成绩,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他真的很不容易,我一点点地看着他进步。”全班第一名,年级27名,杨正明也用行动回报着老师的关心和付出。
当杨明问起杨正明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这个穿着整齐校服,略带腼腆的孩子说:“想当老师,以后去教像我这样情况的学生。”
对于支教,对于教育,杨明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大海。但大海也未必是每个孩子的归宿,他们的归宿也可能是回到家乡,因为家乡也需要他们。”
杨明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员,并被授予贵州省希望工程优秀青年教师、贵州省模范、杭州市第十三届模范、杭州市萧山区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但他最在意的却不是这些。
“要做一个心里有爱,胸里有墨,眼里有学生的老师。” 他说:“教师,是一份活。埋下的是种子,只要悉心照顾,收获的终将是花季!”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欧豪家庭背景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