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克利夫兰资讯 > 正文

专访一点资讯吴晨光:自媒体时代总编没死

类别:克利夫兰资讯 日期:2018-1-13 21:11:09 人气: 来源: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5日电(常涛)“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流量都是短期流量,不是生态流量,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要依靠的是生态流量,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健康的闭环。从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到内容分发、用户互动,其中用户互动环节能进一步形成社区,生产新的内容。”近日,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号:jwview)专访时表示。

  此前,一点资讯总裁陈彤出席活动时透露,一点资讯已与知乎达成战略合作,知乎问答、知乎专栏等内容将实现全面接入。

  10月31日,一点资讯宣布获得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这是国内商业APP中获得的第一张牌照,也是2017年互联网新规实施后发出的第一张牌照。

  吴晨光介绍,新闻牌照从申领到发放中间经历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当谈到其意义时,他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新闻牌照使得一点资讯网站、APP以及一点号均有了信息服务资质;第二,一点资讯取得新闻牌照也意味着国家已将APP“千人千面”个性化的信息分发机制纳入到监管之中,也代表一种认可;第三,一点号取得资质意味着国家对自媒体管理也纳入到一定范围之中。

  “一点号大概有50万左右(注册账号),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其实对自媒体的管理已经到了没法回避的时候,必须要纳入管理范围内。我预计将来像视频直播等一些列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产品形态,都会一步一步地纳入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吴晨光说。

  业界有观点认为,内容平台的发展方向是mp(media public)化,即做的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内容生产者在平台上注册账号,生产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吴晨光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分发的需求倒逼着内容生产的多样性,而且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包括企鹅号、大鱼号、熊掌号、今日头条在内的各大内容平台纷纷加大了对内容生产者补贴,甚至有观点认为内容平台的核心是“分钱”,只要不断烧钱就能做好内容平台。

  对此,吴晨光表示,根本不是这个逻辑。“在分钱之前,你必须要明白给什么内容分钱,流量是一定的,钱也是一定的,如果你没有优质的内容,你就会在分配方式上形成一个完全错误的导向。”他说。

  所以吴晨光认为,在流量的分配方式上,首先要有一个规则,而这个规则是用户定的,也是平台定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就是不懂内容分发的核心逻辑,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流量都是短期流量,不是生态流量,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要依靠的是生态流量,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健康的闭环。从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到内容分发、用户互动,其中用户互动环节能进一步形成社区,生产新的内容。”他说。

  在平台mp趋势的背景下,对于一点资讯的定位,吴晨光表示,一点资讯要做全品类内容的平台。“一点资讯的是千人千面的逻辑,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千人千面,品类、产品形态、分发渠道都要千人千面。”

  在互联网海量信息面前,人们愈发感觉获得有用、有效信息的难度加大了。于是平台管理者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将有用、有效的信息直达用户。但经过长时间实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是否真正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吴晨光表示,算法是算不出价值观的,而且算法对文章的品评程度也不专业,所以仅仅依靠人工智能,会使内容平台陷入三个误区:第一,信息的内容面越推越窄;第二,标题党和口水文章会越来越多;第三,用户的价值观会逐渐。

  “基于此,我的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内容推送方法,就是为了不让文章感情。算根据数字来提升效率,但数字是看不出价值观来的。算法一定可以极大提升效率,但会让整个社会对于思想性内容的追求逐渐下降,这是最的。”他说。

  吴晨光表示,有许多人认为自媒体平台有算法、有大数据,是不需要“总编辑”这个岗位的,这是一个。他说:“总编辑依然在平台内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比如我能决定稿源的出处、重大新闻报道的方式,很多算法逻辑也是由总编辑、编辑和算法工程师共同决定的。比如对用户画像、内容画像的精确分析,对算法模型的修正等等。编辑经验加上算法的判断,构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工作模式。所以自媒体时代,总编没死。” (中新经纬APP)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