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有感于两岸室内设计界在高等院校、艺术学子专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缺失,由广东设计师联盟&饰界网,东方设计大学、云林县空间艺术交流协会等三方力量联合发起,成功举办了一场“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空间学术论坛暨金牌导师薪传典礼”盛典,令两岸三地设计界为之瞩目!
本次盛会,众业界大咖云集,齐聚东方,畅谈设计与未来,共商薪传与融合。活动期间,东方设计大学还特聘杜健翔、杨冰、方斌、欧阳楚坚、周青、张雷、李湘桂、李兴旺、叶世华、彭定等作为室内设计系“金牌导师”,并在“薪传典礼”上正式收徒。此举对促进两岸室内设计产业永续发展、人才培育、设计交流无疑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力。
之行虽已告一段落,饰界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策划专访李瑞麟、大卫卫两位学术顾问、十大金牌导师,畅谈他们对“东方设计之星”这一大型学术活动的评价与创见。
【饰界网】杨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在“薪传典礼”被特聘为东方大学室内设计系“金牌导师”,请分享一下获此殊荣的心情。
【杨冰】倍感殊胜。首先得益于广东设计师联盟的精心策划、组织;其次,对我们这些院校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来说,对学校尤其是设计专业大学始终怀有很特殊的情意,能大学学术,在大学里面得到学术肯定和褒,无疑比以往参与的大量多少具有商业色彩的考察交流活更具价值。当然,责任也伴随而来,所谓“师者”,、受业、解惑,希望作为“金牌导师”,能有机会真正给东方设计大学的学生们一些学业和成长的帮助。
【饰界网】我们了解到,您还在现场收了两位“徒弟”,如果有机会,您最希望教授他们一些什么?这些学子们也即将步入职场,您有哪些?
【杨冰】总体而言,大学会更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我们此次交流的重点,更多是基于我们数十年设计实践的得失、经验教训。同大学理论教育可以相互印证,相辅相成。希望学生们能引以为戒,少走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远。
当年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远不知前途漫漫曲折蹉跎,没有做好接受挑战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相信现在的年轻学子也一样会经历。在越来越快节奏、高效率的当下,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试错的,多听一些前辈的总结,缩短进入角色的距离,对学生们来说就非常有必要了。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多的经验之谈也需结合自身付诸实践去探索。
【饰界网】通过一整天与高等学府师生们接触与互动,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对比之下,您觉得两岸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哪些差异与特质?
【杨冰】整个的行程很紧凑,与学生们深入交流的时间不多。基本的印象,东方设计大学的学生普遍很青涩。说到差异,纵向来看,与我们用笔绘图的那一代相比,现在设计专业的学生见多识广但普遍基本功不够扎实,这可能与教育普及有关,似乎也不例外;横向嘛,因为我在内地院校也讲过课,学生们还挺积极活跃的,思维也比较开阔;这次去,可能是时间仓促,我的“徒弟”们有点拘谨,特点和水平没表现出来,以后有机会多接触应该就好了。
【饰界网】您在论坛上分享了《设计》,为什么会选这个主题?纵观多年的从业经历,您觉得设计师的体现形式有哪些?
【杨冰】在高等学府分享,如果讲偏严谨理论的系统设计,有点班门弄斧了,时间也不允许。所以,我特地选了一个“点”,以《设计》为题,更广义宽泛的设计哲学概念去作了一些分享。
这个题目源于《心经》里的“眼耳鼻舌身意”,对教来说,六根,各种感觉要归零,以世界的本真;对于尘缘中的设计师呢,恰恰则是“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觉皆需敏锐。所以,我一直说设计师要“”一点,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过敏”的状态,对项目、客户、设计问题,敏锐地发现表达出客户的需求,解决问题,这就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作用。
同时,我在中还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基于我们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实际也产生了较理想的共鸣与认同。当然学生们的阅历和知识积累、以及时间等因素,只能浅尝辄止,没能展开太多去讲。
还有一点,我希望传达给学生们的一个提示,一定要认清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分清一个概念:设计是有艺术成分,但设计≠艺术,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给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最好能让客户感觉到因设计而产生的惊喜,而不是主要为了表达设计师自己。
【饰界网】作为建筑室内行业的前辈,您如何看待建筑与室内的共生关系?朴谷建筑又是如何践行这一初衷?
【杨冰】从理论和学科细分上,建筑室内是一体的;在实际工作中,国外很多项目,都是由建筑师来总体统筹,建筑师的工作可以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家具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之所以作为一个行业被细分出来,更多的还是基于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建筑师前期的工作已经完成,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去完成空间的和功能的提升更新。室内设计师本来就有一个称谓是“室内建筑师”
朴谷在做项目时,并没有太过局限于身份设定,一直都是以科学严谨的建筑学思维作为基础。比如说我们参与了联盟与古村之友发起的大型“古村客厅”公益项目,承担的其中一个村镇客厅设计,就属于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项目面积不大,不可能也没必要再细分出建筑、室内、陈设等不同环节,于是我们就从建筑开始,对这个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相对来说,朴谷做这类项目也会更有优势。
总之,建筑与室内的结合,设计语言的贯通,会使整个项目过程更为流畅。我们以前说过,绘画是一个平面世界——二维空间;建筑是一个立体世界——三维空间;我在《设计的》也提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设计也应与时俱进,在三维的基础上,加上“时”这个第四元素,变成——四维空间。设计师在四维空间之内,更,更包容,其艺术表达也会更丰富给力。
【饰界网】此次之行,除了参加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学术论坛,您还游览了哪些地方?途中有哪些有趣的,可否为大家分享二、三件?
【杨冰】在创意方面做得很早很优秀,像我们这次去的诚品生活馆,汽车旅馆、十鼓文化村这类的文化园区……,都很具有创新性,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向学习。这次有一点遗憾,没能登上台中歌剧院的楼顶去看一看,回来之后才听朋友说,顶楼别有洞天。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上发展比较早,也更早关注人文建设。当地人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温文尔雅,很有人文之风,比如我们的导游,他除了讲自然景观、风俗之外,还会融入很多他个人的人生感受,向大家推荐知名的作家、文化学者,以及他们的著作等,你可以感觉的出来,他不是在作秀,真的是一种很自然很有底蕴的流露。这种状态也会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上,会更细腻、亲切。
【饰界网】作为此行的重要参与者与者,您觉得这场两岸空间学术界的盛会有哪些意义?这样的活动对两岸之间的文化创意交流又有怎样的推?
【杨冰】这次活动对两岸设计师来说都很有价值,设计师除了在自家地盘交流外,还需要多走出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天空,拓展自己的设计思。两岸同源同种,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更有现实的价值,在沟通上也没什么障碍,能够更深入地交流。
比如说我们这次的其中一个居住地点——汽车旅馆,是很有特色创意的酒店形式。活动本身,在学术高度上,交流深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结果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协会以后能创造有更多交流机会。
【饰界网】作为广东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您对联盟在此次盛会组织策划过程中的表现如何评价?对联盟未来的工作开展,有哪些积极?
【杨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与高端交流的机会。联盟的组织和参与,使得整个活动更为规范,协会与协会间的合作,双方更为重视,起点会比同类型的活动高,接触得面更广阔,设计师们收获颇丰。
总体而言,希望协会能把这个活动更为完善地持续下去,把“东方设计之星”当成一个品牌,围绕这个品牌扩展更多内容,做成文化大IP,丰富两岸之间设计文化的交流,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
独家:设计师眼中的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游历宝岛。以下图文,均由杨冰老师特别提供,特为说明。
东方设计大学,福田繁雄艺术馆,膜拜平面设计界的顶尖大师。黑白男女腿的设计,很多年前在济南一个地产销售中心的卫生间还借用了一回,这回找到了源头。
十鼓文创园。日据时代老糖厂。鼓乐表演一流。老厂房让人想起少年时代看的一部震魄的美国科幻电影《未界》。
安藤忠雄“亚洲现代艺术馆”,体会精美严谨的等边三角形体系。又恰逢赵无极回顾展“无极之美”,馆方精彩的理清了很多对赵无极和抽象艺术的认识。
【编者按】2017年,有感于两岸室内设计界在高等院校、艺术学子专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缺失,由广东设计师联盟&饰界网,东方设计大学、云林县空间艺术交流协会等三方力量联合发起,成功举办了一场“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空间学术论坛暨金牌导师薪传典礼”盛典,令两岸三地设计界为之瞩目!
本次盛会,众业界大咖云集,齐聚东方,畅谈设计与未来,共商薪传与融合。活动期间,东方设计大学还特聘杜健翔、杨冰、方斌、欧阳楚坚、周青、张雷、李湘桂、李兴旺、叶世华、彭定等作为室内设计系“金牌导师”,并在“薪传典礼”上正式收徒。此举对促进两岸室内设计产业永续发展、人才培育、设计交流无疑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力。
之行虽已告一段落,饰界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策划专访李瑞麟、大卫卫两位学术顾问、十大金牌导师,畅谈他们对“东方设计之星”这一大型学术活动的评价与创见。
【饰界网】杨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在“薪传典礼”被特聘为东方大学室内设计系“金牌导师”,请分享一下获此殊荣的心情。
【杨冰】倍感殊胜。首先得益于广东设计师联盟的精心策划、组织;其次,对我们这些院校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来说,对学校尤其是设计专业大学始终怀有很特殊的情意,能大学学术,在大学里面得到学术肯定和褒,无疑比以往参与的大量多少具有商业色彩的考察交流活更具价值。当然,责任也伴随而来,所谓“师者”,、受业、解惑,希望作为“金牌导师”,能有机会真正给东方设计大学的学生们一些学业和成长的帮助。
【饰界网】我们了解到,您还在现场收了两位“徒弟”,如果有机会,您最希望教授他们一些什么?这些学子们也即将步入职场,您有哪些?
【杨冰】总体而言,大学会更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我们此次交流的重点,更多是基于我们数十年设计实践的得失、经验教训。同大学理论教育可以相互印证,相辅相成。希望学生们能引以为戒,少走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远。
当年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远不知前途漫漫曲折蹉跎,没有做好接受挑战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相信现在的年轻学子也一样会经历。在越来越快节奏、高效率的当下,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试错的,多听一些前辈的总结,缩短进入角色的距离,对学生们来说就非常有必要了。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多的经验之谈也需结合自身付诸实践去探索。
【杨冰】整个的行程很紧凑,与学生们深入交流的时间不多。基本的印象,东方设计大学的学生普遍很青涩。说到差异,纵向来看,与我们用笔绘图的那一代相比,现在设计专业的学生见多识广但普遍基本功不够扎实,这可能与教育普及有关,似乎也不例外;横向嘛,因为我在内地院校也讲过课,学生们还挺积极活跃的,思维也比较开阔;这次去,可能是时间仓促,我的“徒弟”们有点拘谨,特点和水平没表现出来,以后有机会多接触应该就好了。
这个题目源于《心经》里的“眼耳鼻舌身意”,对教来说,六根,各种感觉要归零,以世界的本真;对于尘缘中的设计师呢,恰恰则是“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觉皆需敏锐。所以,我一直说设计师要“”一点,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过敏”的状态,对项目、客户、设计问题,敏锐地发现表达出客户的需求,解决问题,这就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作用。
【杨冰】从理论和学科细分上,建筑室内是一体的;在实际工作中,国外很多项目,都是由建筑师来总体统筹,建筑师的工作可以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家具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之所以作为一个行业被细分出来,更多的还是基于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建筑师前期的工作已经完成,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去完成空间的和功能的提升更新。室内设计师本来就有一个称谓是“室内建筑师”
朴谷在做项目时,并没有太过局限于身份设定,一直都是以科学严谨的建筑学思维作为基础。比如说我们参与了联盟与古村之友发起的大型“古村客厅”公益项目,承担的其中一个村镇客厅设计,就属于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项目面积不大,不可能也没必要再细分出建筑、室内、陈设等不同环节,于是我们就从建筑开始,对这个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相对来说,朴谷做这类项目也会更有优势。
总之,建筑与室内的结合,设计语言的贯通,会使整个项目过程更为流畅。我们以前说过,绘画是一个平面世界——二维空间;建筑是一个立体世界——三维空间;我在《设计的》也提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设计也应与时俱进,在三维的基础上,加上“时”这个第四元素,变成——四维空间。设计师在四维空间之内,更,更包容,其艺术表达也会更丰富给力。
【饰界网】此次之行,除了参加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学术论坛,您还游览了哪些地方?途中有哪些有趣的,可否为大家分享二、三件?
【杨冰】在创意方面做得很早很优秀,像我们这次去的诚品生活馆,汽车旅馆、十鼓文化村这类的文化园区……,都很具有创新性,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向学习。这次有一点遗憾,没能登上台中歌剧院的楼顶去看一看,回来之后才听朋友说,顶楼别有洞天。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上发展比较早,也更早关注人文建设。当地人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温文尔雅,很有人文之风,比如我们的导游,他除了讲自然景观、风俗之外,还会融入很多他个人的人生感受,向大家推荐知名的作家、文化学者,以及他们的著作等,你可以感觉的出来,他不是在作秀,真的是一种很自然很有底蕴的流露。这种状态也会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上,会更细腻、亲切。
【饰界网】作为此行的重要参与者与者,您觉得这场两岸空间学术界的盛会有哪些意义?这样的活动对两岸之间的文化创意交流又有怎样的推?
十鼓文创园。日据时代老糖厂。鼓乐表演一流。老厂房让人想起少年时代看的一部震魄的美国科幻电影《未界》。
安藤忠雄“亚洲现代艺术馆”,体会精美严谨的等边三角形体系。又恰逢赵无极回顾展“无极之美”,馆方精彩的理清了很多对赵无极和抽象艺术的认识。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