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3日讯 5月18下午,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座谈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徐学研究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徐霞客后人、当代徐霞客代表参加了座谈。
在所有对外邀请的专家中,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理事、教授浦庆余算得上是最熟悉黄山的一位,他不仅十余次登上黄山,还对黄山的地质地貌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借此机会,记者对浦庆余进行了专访。
浦庆余在1972年和1981年两次来黄山考察,1999年退休之后由单位返聘工作了7年,2006年以后又为研究黄山景观地貌来过九次,可谓是黄山的“老朋友”,在收到参加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活动邀请时,浦庆余非常高兴。“说明黄山没有忘记我,也表明之前对黄山的研究得到了景区认可。”
浦庆余对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地质地貌非常推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这五绝组合起来非常美,很有视觉震撼,而黄山花岗岩的景观地貌又具有独特性,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黄山研究期间,他就曾向当时的景区管理者表示,愿意成为黄山的义务志愿者和员,把黄山的地质科普知识向。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浦庆余依然在践行这个愿望,他担任了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这三个社会团体的职务,继续从事包括黄山在内的旅游地学、景观地貌、地质学史研究,以及徐霞客研究。浦庆余说,“退休以前的工作经常是为他人做嫁衣,退休之后就能真正脚踏实地、仔仔细细研究黄山的地貌景观,做喜欢的事情,这一点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为了准备在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浦庆余精心构思,认真书写,完成了一篇题为《从徐霞客黄山地理考察所想到的》文章,6000余字均为手写,脚注、参考文献无一不全,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
浦庆余认为,徐霞客黄山地理考察的主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地描述了黄山的地貌特点,二是正确地指出了黄山内部发源的溪流,三是确定峰是黄山最高峰。除此之外,徐霞客还观察和记录了黄山当时的其他自然现象,不仅有他两游黄山的真实记录,还有深刻的分析,用有血有肉的记述将读者的心绪一个引向再一个,“好像看了一场多幕话剧,使人看完之后,兴味无尽,浮想联篇,这是两篇科学性和文学性结合的佳作。”浦庆余对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做出了评价。
在谈及徐霞客对黄山最大的贡献时,浦庆余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最大贡献是对黄山自然景观作出了恰如其分、深刻的见解,使黄山从此名声大震。”对于徐霞客来说,黄山在他游历的名山大川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浦庆余认为:“黄山地理考察是徐霞客晚年西南地理考察的一次预热和历练,无论从体能、技能和智能等方面,都是检验,从徐霞客一生的地理考察生涯,以及他的著作,可以看到一位具有近代的地理学家素质的明代民间地理学家的身影,他不是一般的旅行家,同时也是是科学家。”
浦庆余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徐霞客游记》,但是因为没有来过,印象不深,后来到了黄山之后再重新细致研究,越研究越有价值,越觉得他值得。”
在参加完“2016年中国旅游日安徽分会场——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后,浦庆余第12次登上了黄山,刚一下索道,他就开始观察周围的山峰,并清楚地指出了莲蕊峰、峰、天都峰的。
浦庆余对天都峰印象很深,1972年第一次来黄山的时候就爬过,后来在黄山研究也曾去过,最近一次则是在2013年拍摄六集高清纪录片《大黄山》的时候,浦庆余回忆说:“70多岁都峰还是很吃力的,但是在年轻的时候爬天都峰根本不成问题。”1972年,浦庆余33岁,他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还是木头房子的玉屏楼招待所,几个人约定第二天一早爬天都峰,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士听说他们要爬天都峰,连声称赞“真伟大”,他们从玉屏楼广场为起点出发,以到达鲫鱼背为终点开始比赛,浦庆余清楚地记得自己只用了21分钟就到达鲫鱼背,拿到第二名。回想40多年前的“”,浦庆余笑言:“当时年轻气盛,身体又好,手脚并用才那么快爬上去,现在只远远地看看就觉得很美好。”
由于浦庆余对黄山的地质地貌比较熟悉,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水平,在他看来,黄山旅游应该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深入开发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资源,以满足游客追求知识性和社会文化的需要。400年前,徐霞客在人们热衷于吟诗作对和科举考试的时代选择游历四方,而且能把故事讲得这么深刻,他本身就是一位奇人,可以深入挖掘徐霞客的科学和人文,并开辟“徐霞客黄山考察游”、“黄山第四季冰川问题争鸣游”和“黄山花岗岩景观地貌游”等专项旅游线,丰富旅游产品。
十年前,浦庆余研究黄山花岗岩地貌景观时,在顶小歇,巧遇一队游客,导游指指脚下,对他带领的团队说:“这是火山岩,”又指向鳌鱼背方向和北海方向,接着说:“顶是钱塘江和长江的分水岭。”他说的都错了,令人啼笑皆非,游客则木然。这件事给了浦庆余很大的触动,他越发觉得引导正确的科学知识非常重要。“可以采取文学家和科学家相结合的方式,编写三项专门旅游的导游词,并提供给一般性旅游的导游参考。”
浦庆余还希望黄山能够编写科学文化方面的科普丛书,做到通熟易懂,图文并茂和雅俗共赏,在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方面进行探索,走出一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文、图/张天天)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