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酒店住宿 > 正文

华住雅高交叉持股10% 中外酒店巨头结战略联盟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类别:酒店住宿 日期:2014-12-26 10:06:44 人气: 来源:

  近日,中国最具潜力的酒店品牌华住酒店集团与全球市值最高的酒店品牌雅高酒店集团联手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告缔结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双方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

  据发布会现场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联手将覆盖双方旗下共15个品牌的深度合作。华住将得到雅高2500万美元的注资和旗下LUB业务(索菲特、伯尔曼、美憬阁、诗铂)10%的股份,并成为雅高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地区、蒙古)的独家总加盟商,接手雅高旗下MEB品牌合(美爵、诺富特、美居、宜必思尚品和宜必思)在大中华区的经营。雅高则将得到华住10%的股份和1个董事席位,并能通过华住在中国市场的资源加速自身在华的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两家企业一家是中国酒店业的领头羊,代表中国酒店行业的风潮、一家是欧洲酒店业的老牌霸主,拥有丰富的多品牌酒店运营经验,双方此番合作可谓强强联手,未来对中国酒店市场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市场,但却没能诞生出世界级的服务业品牌,这是季琦心中的遗憾。这位三次创业、三次将品牌带上纳斯达克的“创业教父”,决定将华住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在原有的辉煌上更进一步,让中国品牌世界市场。

  事实上华住在此时选择与雅高合作,也有推动品牌全球化的考虑。雅高酒店集团(Accor)是欧洲酒店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在全世界近100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600店,旗下品牌涵盖从奢华酒店到经济旅店的各层次消费者,在47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缺乏高端市场积累的国内酒店业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

  季琦表示,与雅高的合作,将有利于华住学习国际巨头的经营和管理哲学,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对象。据悉,两家品牌历来交好,曾游过多次高层互访,友谊十分深厚。此前季琦赴法参加联盟在巴黎的发布会时,还受到了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和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的盛情接待。

  对于雅高来说,与华住的合作也将成为其融合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转型的重要步骤。

  行业人士认为,就像中国品牌需要时间学习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一样,国际巨头要想进入中国市场,也需要进行一系列本土化的转型,这个过程至少要五到十年。“中国是个特殊的市场,雅高要把中国市场当成另一次创业,才有可能成功。但近些年来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迅猛,国际品牌早已经错过了上世纪90年代发展的空窗期,资本和国际市场的优势,未必就能成为进军中国的优势。”

  雅高酒店集团CEO塞巴斯蒂安·巴赞表示:“雅高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之一,愈发意识到中国是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而华住在国内市场拥有的敏锐洞察力、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与业内领先的高效盈利,都将更有效地帮助雅高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同时,获得可观的收益回报。”

  “中国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场,这一市场足够容纳华住、雅高以及其他酒店共同成长,”巴赞总结道,“华住与雅高在不同市场内的运营经验将能形成完美的互补,我对二者合作的未来极为看好。”

  在签约发布会现场,针对中外普遍都关注的“跨国酒店品质性问题”,季琦表示:这次华住在接手雅高旗下的MEB业务后,预计将在五年内从102家增长到约477家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华住将遵循‘标准一致’原则,保持团队基本不变、品牌标准不变、业主承诺不变,雅高国际化品牌不变。针对雅高业主和会员,一个标准,双份关怀,一家酒店双会员支持,双网络预订。同时华住也会采取更多布点,扩大品牌知名度,共享采购平台和IT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同类酒店服务。

  雅高CEO巴赞也坦言:此次与华住的深层次战略合作,对雅高来在过去50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在整个酒店业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合作方式的合作。雅高华住结盟,不但对于两大酒店品牌来说都是一次吸收和融合双方优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于双方业主和消费者来说,也充分享受了一个会员身份,两大服务体系的便利升级。

  “怎么样把雅高的品牌做好,把华住原来的品牌做好,让更多的旅行者,更多的业主和加盟商因为我们这个合作得益,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更好的住宿条件,更方便的网络和设施,这是我今天所考虑的事情。”季琦说。

本文由 淘宝男装 http://nanzhuang.ecduo.cn/ 转载发布
关键词:酒店住宿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克利夫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