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上海,从中学到大学预科都在上海就读;1926年5月到1930年,他还携家人在静安寺附近居住过;他到美国留学和1949年永远地离开中国,都是从上海的码头出发的。
1891年12月17日,寒冷的上海冬天,胡适在浦东川沙(一说浦西老城厢大东门)出生了。父亲胡铁花为他取名胡嗣穈。不久,父亲调到任职,随后胡适跟着母亲冯顺弟前往。父亲病死,胡适4岁跟随母亲回到祖籍安徽绩溪居住。1904年他14岁,又回到上海读书。
到了上海,胡适进入梅溪学堂(今蓬莱河南南口)读书。开学第一天,胡适穿着一件蓝呢夹袍,外罩绛色呢大袖马褂,留着一条小辫子,操着一口安徽土话。走进学校,他立刻被许多小学生围观了,大家都笑他是人。胡适被安排到低年级第5班,低年级一共有6个班,按照成绩高下安排学生进入班级,第5班是倒数第二个班级。
“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沈先生随口说道,“这个‘传’就是《左传》,引文就是《左传》上的话。”
沈先生讲完课,胡适悄悄地走到沈先生旁边,低声说:“先生,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勿是《左传》。”
沈先生出了题目,胡适回到座位上写了一百余字,沈先生看了点点头。他拉着胡适的手来到底楼第二班教室,对教二班的顾先生讲了几句,顾先生就让胡适坐到最后一排椅子上——胡适成为第二班的学生了,一天跳了三班。
胡适到上海第二年进入澄衷学堂念书。澄衷学堂的科目比梅溪学堂丰富,除了语、数、外三大主科外,还有物理、化学、图画、博物等。学校设立12个班,每个月要考试,成绩都要张榜公布,胡适成绩常常名列第一。胡适课外读了不少书,包括严复的《天演论》、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等。
“澄衷的教员之中,我受杨千里先生(天骥)的影响最大……人都说他思想很新,我去看他,他很鼓励我,在我的作文稿本上题了‘’四个字。”胡适若干年后这样回忆。
“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的‘适’字好不好?” 二哥一面洗脸一面说,还顺便为他起了个表字叫“适之”。
1906年,学校一个同学,胡适感到不公平,就向学校交涉,结果受到记大过处分。这时,中国公学正在招考,胡适就去应考并被录取,于是胡适在这年暑假肄业离校,结束了澄衷学堂一年半的学习生活。
胡适进入中国公学(位于老靶子即今武进和黄桥即今横浜之间)。期间,同学们成立竞业学会,学会创办了白话《竞业学报》,胡适被邀加入了该学会。他在《竞业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文字《地理学》,后来担任该报编辑。他从《竞业学报》第3期起,发表了自己创作的小说、传记、诗词、译作、、时评、新闻等,计有六七十篇之多。每每看着自己的作品,胡适感到喜洋洋。
1908年下半年,中国公学的干事和学生发生冲突,大多数学生,另组中国新公学。胡适无钱继续学业,令人欣喜的是,这时他被聘为中国新公学的英文教员。然而,好境不长,1909年10月,中国新公学因资金困难宣布解散。
胡适傻眼了,自己失业了!他不敢回老家安徽见母亲,只得暂时在上海窝居,这年他18岁。胡适第一次人生的,只感到前途迷茫,心里也是一片迷茫。
胡适和同学兼朋友林君墨、但懋辛等来到四川北海宁南林里,租了房子居住。他和那群酒肉朋友几乎每天打牌,或者喝酒,或者与戏子往来,或者逛妓院,有时胡适从这家妓院出来,直接走进另外一家妓院,有时碰到关门睡了,他会敲门而入。看戏、打牌、逛窑子成为胡适排遣愁闷情绪的三大方式。
在中国公学教书的老师王云五很,多次来看望胡适,劝他搬家远离浪荡颓废的那帮朋友,还介绍他到华童公学教国文。胡适尽管有了教职,可是仍然和那帮朋友鬼混在一起。
1910年3月22日夜,胡适喝酒打牌,一直玩到半夜,因为第二天要去华童公学上课,他就扔下朋友,独自雇了一辆人力车走了。那晚,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胡适上车被冷风一吹,酒劲涌上来,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胡适醒来,发觉身上没有盖被子,只有潮湿的囚衣。他急忙坐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睡在一间小房间里,睡在厚厚的地板上,身上的衣服沾着许多污泥,一只脚上的皮鞋也不见了。
有人过来叫他过堂。胡适被带到一间房间,就见一张写字桌旁,一个浑身泥污的站立着,向坐着的头述说着事情发生的经过。
原来,胡适昨晚乘人力车回家时,车夫见胡适大醉如泥,就把他推下车,将其马褂、帽子全部拿走了。胡适醒来只得脱下一只皮鞋拿在手里步行。他走到文监师文昌阁附近,遇到一个。
胡适举起手中皮鞋的脸,大怒,伸过手来还击,两人顿时撕打起来。用力吹哨子,一辆空马车跑了过来,两个马夫跳下车帮助胡适,把他送到房……
胡适从房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既后悔又羞愧。他暗下了决心,不能再自己了,华童公学是很讲究社会名誉的,自己是教员,居然做出这等事来,还有什么脸面教书呢?
于是,胡适辞职离开了华童公学。他决心,闭门读书,准备报考的官费留美考试,一切重新开始。这时,他的老师王云五又来了,帮助他复习功课。
胡适读了两个月的书,1910年7月,赴京参加了官费留美的考试,结果考取了。8月16日,胡适在黄浦江码头登上了远洋巨轮。他站在宽阔的甲板上,挥手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生活了6年的上海,前往美国留学……
7年留美归来,胡适成就卓著,地位显赫,成为众多女性仰望的偶像,多次和爱情相遇,并且深深地卷入其中但能自拔。
胡适和他的北大学生徐芳在上海碰撞出一段罗曼蒂克的浪漫爱情;用徐芳日记里的话说,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这位徐芳,是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大学中文系1935年毕业生;她选修过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毕业后一度留校工作。徐芳有不少追求者,但她都不为所动,却把最珍贵的初恋贡献给了老师胡适。
1936年1月22日,徐芳赶到上海饭店会见了胡适,献上了她的诗作,其中一首《途中》胡适特别欣赏。胡适创作过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他接到徐芳那些澎湃的情诗,当然怦然心动。1936年1月22日,时在上海的原适在日记里写道:“徐芳女士来谈,她写了几首新诗给我看,我最喜欢她的《车中》一首。”第二天,胡适写了首无题诗,叙述了自己的:
两人在上海度过一段快乐时光,胡适送给徐芳一粒晶莹剔透的相思豆,其寓义十分明显,徐芳为此激动地写了首情诗:
胡适的相思豆让徐芳情网,于是猛烈地向胡适发动爱情攻势。胡适毕竟是有家室的人,毕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他最终战胜了感情,选择了,于是他写了首诗《扔了》:
1936年7月4日晚,胡适打电线日到上海,准备由那里启程赴美,参加国际会议。徐芳马上专程赶到上海。7月14日,她很早就赶到码头送行,胡适还没有来,她就请工作人员打开胡适的舱房。望着胡适的行李,想到情人就要远行,徐芳的泪水滴了下来。
从7月中旬到8月底,徐芳写了十几封信给在美国的胡适。她在信中说:“现在我是爱你,甚于爱我的爸爸和妈妈呢。”徐芳还寄了一张照片给胡适,背后写着:“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
第二年,1937年8月,胡适前往美国出任驻美大使。徐芳接连给他写了7封信,她在信中写道: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反正还是那句话,我要永远爱你,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在那边的生活如何?大约是很快乐吧?说不定又有了新的朋友。不然,怎么会不理我?我最美的先生,你要再跟别人好,我可饶不了你。等你回来了,咱们再算账!你也许不爱听这些话。可是我就这样儿,你不爱听也得听。你的芳就是这脾气。
时光又过去了几年,1941年4月,胡适突然收到徐芳的写信,她想赴美国留学深造,请胡适帮助她入学。胡适考虑再三,没有任何动作。
徐芳了,1943年9月,她嫁给了陆军大学任职兼任陆军参谋学校校长的徐培根。徐培根的弟弟殷夫是位诗人,笔名白莽,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抗战胜利,徐芳和丈夫移居南京,1949年移居。1958年胡适自美返台担任中研院院长,曾经和徐芳夫妇见过面。1962年,在胡适的大会上,人们看到了悲痛欲绝的徐芳女士。
胡适和徐芳的爱情,如干柴遇烈火,燃烧过一团耀眼的火焰;又如一阵狂风,那爱情悄悄地化作一片云烟,无声地随风飘逝。
胡适一生交际广泛,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他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1921年8月9日,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引荐下,胡适与郭沫若在上海一枝香饭店初次会面。此时,两人都已经是名人。1917年夏胡适归国,被聘为北大教授,领一级教授工资每月280大洋,时年仅28岁;其时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月薪200元,图书管理员月薪8元。当时,商务印书馆以每月薪金5000元聘请胡适主持编译所,被胡适谢绝了。郭沫若在上海《新报》上发表了风格新颖的新诗,他的第一本新诗集《》风行一时;然而,郭沫若在上海处境极其,在沪卖文为生,每日只辣椒炒黄豆一碗佐饭,吃不饱饭只得饮茶止饥。两人同为名人,但知名度和待遇可谓天壤之别。
一枝香饭店见面后的第二年,1922年,郭沫若著文胡适:“你大学的胡大教授哟……我劝你不要把你的名气来压人,不要把你北大教授的牌子来压人,你须知这种如烟如云没多大斤两的东西是把人压不住的!”
同年10月10日,胡适又到上海,他和好朋友徐志摩等人,亲自登门拜访郭沫若。三天后10月13日,郭沫若在上海美丽川酒家宴请胡适,出席的有田汉、徐志摩等共7人。
1931年11月19日,诗人徐志摩飞机失事。不久,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并且爱上吸食。翁瑞午和陆小曼有约,不抛弃发妻,不正式结婚。
胡适来到四明村徐志摩的旧宅生,坐了半天,最后才对陆小曼说:“翁瑞午有妻有子,你何苦这样呢?”
半个月后,胡适在南京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你戒除嗜好。第二,远离翁瑞午。第三,速来南京,由我安排你新的生活。”
胡适留美归来后曾经在上海定居过:1926年5月,胡适租下沪西极司菲尔49号(今万航渡320弄42号)一幢小洋房。楼下是客厅、厨房、餐厅和卫生间;楼上大间是胡适和夫人江冬秀的卧室,旁侧小间是其两位公子胡祖望、胡思杜的卧室,另一侧是胡适的书房。那段时光,他和朋友交往最热闹。前来的朋友有徐志摩、梁实秋、邵洵美等,至于和邻居张元济更是时相过从,来往密切。鲁迅曾过那时的胡府是“大门对谁都敞开着”。
1960年沈从文也说,“那时胡适每天要许多客人,外国的多,中国的也不少,谈论天下古今。”
1949年4月6日,上午9点半光景,胡适到达上海公和祥码头,10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海轮,11时轮船起锚驶往美国——从此,胡适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上海……
他的幸福人生,因为有一个识大体的母亲,放下不舍得把他从安徽送到上海就学,从此掀开了他人生的华彩篇章;他曾经沉沦过,而,发愤读书获得美国留学机遇,是胡适人生关键的一跳,从此他的见解和学识截然不同,从此他的人生有了辉煌的再出发。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1891年12月生于上海。胡适14岁离开绩溪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1910年7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1917年秋天,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应聘为大学教授。1949年从上海前往美国。1952年返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后来,胡适与曹诚英相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两个儿子相,胡适让步,从此不再提离婚之事,两人一直生活到胡适逝世。
1920年,胡适在《晨报》发表《争的宣言》,明确提出有四种不能在之外再制定法律来。这四种是:、出版、、书信秘密。
1922年5月,胡适在《努力周报》发表了《我们的主张》,提出了“的”、“公开的”、“有计划的”是最低限度的目标。这篇文章最后,有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李大钊等16个学者的签名。
胡适还写下《与约法》、《新文化运动与》等一系列重磅文章,矛头直指的。
1948年初,蒋介石派出专机飞到北平接胡适南下。胡适决定离开,但27岁的儿子胡思杜不愿意随父母南行,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胡适夫妇没法,给儿子留下细软和金银首饰,说是让他思结婚时用。
1950年9月,国内掀起一场“胡适思想运动”,胡思杜在报上发表了《对我父亲——胡适的》,宣布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1957年开始,胡思杜要求加入中国,结果他被定为。1957年9月21日,年仅36岁的胡思杜上吊。远房堂兄胡思孟赶到他所在单位,只见大院墙上贴满了胡思杜和胡适的。胡思孟收殓他的遗体,在郊外的空地上挖了个坑草草掩埋。
胡适长子胡祖望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服务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职。1980年退休。夫人曾淑昭,一子胡复。胡祖望一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2005年3月12日病逝于美国,享年86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